浏览:377
科研提升高校学院

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是一所位于瑞士洛桑的私立商学院,历来在全球商学院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每年都会公布年度《IMD世界人才...

爱站权重:PC 百度权重移动 百度移动权重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是一所位于瑞士洛桑的私立商学院,历来在全球商学院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每年都会公布年度《IMD世界人才报告》。
《 2018 年 IMD 世界人才报告》
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为加拿大铝业集团于1946年设立于日内瓦的IMI商学院和Nesti先生在1957年设立于洛桑的IMEDE商学院。所有其他的世界顶级商学院都系出著名院校,而IMD与实业界的渊源传承使之卓而不群。
作为独立的商学院,IMD致力于商业管理教育;IMD
内部不划分院系,但整合了一支强大的跨学科教学团队。IMD的60名教职人员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IMD的现任校长是Dominique
Turpin,其前任为John R. Wells 和Peter Lorange;后者在任内(1993-2008)全力将初出茅庐的IMD
带入了世界顶级商学院行列。
IMD侧重于培养和发展管理技能和领导能力。相对于其他商学院而言,IMD对学员的实务经验的要求更高;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学员的平均年龄为31岁,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课程学员的平均年龄达到39岁。
另外,IMD强调鼓励世界各地人士参加其学位课程和公开课程,以确保IMD的国际化特色。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9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0名的学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管)参与IMD的各类课程和培训项目。
「IMD」 公布《 2018 年 IMD 世界人才报告》,涵盖 63 个国家 /
地区的人才评估情况,主要是根据三项指标进行评估:投资与发展、吸引力与准备度。这些指标底下还细分 30
几个细项,像是教育、学徒制、工作场所培训、语言技能、生活成本、生活质量、薪酬和税率等。除了上述实质的数据之外,这份报告也汇集了63个国家里六千多名企业高管的意见。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浏览人数已经达到,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特别声明

本站泡泡笔记阁 | 高效工具提供的IMD-国际管理发展学院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泡泡笔记阁 | 高效工具实际控制,在2022年9月18日 下午7:5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泡泡笔记阁 | 高效工具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最好大学网-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最好大学网-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Universities;缩写:ARWU),简称“上海排名”是研究世界各大高校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获评为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上海排名”分为国际版和国内版:国内版为“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排名范围覆盖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5年5月21日)中,1216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2015年2月3日,“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由上海软科和腾讯教育频道在北京联合首次发布。2017年是该排名第三次发布。为了全面而又公平地对中国大学进行比较,“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排名设计了1个综合排名加多个单项排名的排名方式。综合排名针对的是培养本科生且科研规模在一定水平以上的大学(本科招生规模在100名以上且发表论文数量在100篇以上)。而各个单项排名则从不同角度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大学进行了分别排名,让人们有机会认识到那些不参加综合排名但是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中国最好大学。“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从指标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的适切性角度出发选择了9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9项指标中,人才培养方面2项,分别是反映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声誉的“新生高考成绩”、反映培养结果的“毕业生就业率”;科学研究方面4项,分别是体现科研规模的“论文数量”、体现科研质量的“论文质量”、体现顶尖成果的“高被引论文”、体现顶尖人才的“高被引学者”;服务社会方面2项,分别是测量科技服务贡献的“企业科研经费”、测量成果转化效益的“技术转让收入”;国际化方面1项,即代表学生国际化的“留学生比例”。由于指标的指向和意义都非常明确,人们不仅能够通过“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了解大学的综合表现,还能清晰直观地看出每所大学的优势和不足。国际版为“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此排行榜原先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编制及发表,于2003年首次对外公布,是第一个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调查,后在外国学者的帮助下完善。发展至今此排名囊括了世界性综合及学科榜单,后也添加了独立的地区性《两岸四地大学排名》及《马其顿高校排名》。其因以客观数值作为准则而获得赞赏,但其也因忽视了人文与教学素质而受到批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学科排行榜分两大类——学科领域及个别学科,各有200所大学上榜。衡量准则与综合排名的大同小异,以获奖师生及校友人数、学者引用率、论文量等判定各高校在不同学术领域的表现。2016年排行榜则增加了7个工程学科的分支,各有300所大学上榜。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网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网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Singapore,缩写NUS,简称国大),是新加坡一所公立大学(高等学府),也是亚洲乃至世界的著名大学之一,2017年,新加坡国大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上为第12名,QS亚洲大学排名上为第1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是一所成立于1905年的海峡殖民地医学学校,主校园位于肯特岗(KentRidge),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离市中心12公里,距东郊樟宜机场(ChangiAirport)30分钟车程,为高凸不平的丘陵地形,校内以免费公车为主要交通方式。校区占地150公顷,前身是殖民地时代英军驻新加坡巴西班让(PasirPanjang)空军基地。校区被肯特岗大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学区,行政楼,和康乐设施;后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学生公寓,校园内,任意两栋建筑物间可以透过走廊、空桥连接,无需离开遮蔽物。校区毗邻新加坡科学园(SingaporeScience Park),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国立大学医院(National UniversityHospital),科研条件十分便利。校区南临巴西班让集装箱港口,可以俯瞰港区风光。国大共有17所学院,分布在新加坡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3大校区,提供跨学科跨院系的广泛课程。国大的转化型教育包括:交换生计划,国大海外学院所提供的企业实习项目,与世界部分顶尖大学联办的联合学位及双学位计划等,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挑战,发掘自我潜能。寄宿生活亦为大学生涯学习体验的重要一环,为此,国大积极推展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为寄宿生活注入活力与色彩。来自上百个国家与地区的3万8000名学生,同时带来了其他社会文化的多元视角,丰富且深化了国大社群的生命力。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设有人文和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商学、法学、建筑学、电脑学、杨潞龄医学院和杨秀桃音乐学院。另有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东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校园内还分布着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所(TLL)和属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数据存储研究所(DSI),信息研究所(I2R),材料研究和工程研究所(IMRE),分子细胞生物研究所(IMCB),量子科技中心(CQT)等高级研究机构。

浙大-中国综合公立大学
浙大-中国综合公立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卓越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居全国高校第二;6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打造卓越教育品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校友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200余人。学校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优越条件。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2%,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60.9%。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近年来,发表权威学术期刊论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等主要科研指标保持全国高校领先地位,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源、人才泵和思想库。“十二五”以来,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5项、二等奖34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产生广泛影响。2016年科研总经费达到35.18亿元。截至2016年底,浙江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876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092人,博士研究生9537人,本科生24133人)。在校留学生(含非学历留学生)6237人(其中:攻读学位的留学生3498人)。有教职工8423人(其中:专任教师3502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9人、国家“千人计划”学者88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首席科学家4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2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0人。学校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426567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575983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693.5万册。“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将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致力于创造与传播知识、弘扬与传承文明、服务与引领社会,积极推动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