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2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20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已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截至2017年12月,学校共有29个学院/直属系,24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6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221人、研究生(国内)30895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32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236人),学位留学生2722,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427人;有专任教师3014名,其中教授98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1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3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9名,“青年千人”173名,青年拔尖人才20名,长江青年学者29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7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1个。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47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1项独立完成);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6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7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54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6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学在交大”正在成为新时期上海交通大学的鲜亮名片。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6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正在建设面向世界基础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机构,如李政道研究所、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等。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集中受理期经费数连续八年全国第一。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6年度SCI收录两类文献(Article,
Review)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215篇,其中国际卓越论文2912篇。国内论文被引34098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国际合著论文1436篇,上升到全国高校第二;十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43847篇、449474次;国际会议论文1454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三。1篇论文入选“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取得了“暗物质探索研究”“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造”“量子信息存储”“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面源污染入湖河道流域治理成套技术”“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研制”“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纳米材料全新力学现象”“合成光学活性无机材料”“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图谱破译”“肾上腺肿瘤致病基因”“肾上腺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医学基因组学”“胃癌发生机制”“生态系统镁研究”“生长素调控植物气孔发育”“水稻花器官发育”“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寻找潜在新靶点”“治疗帕金森症天然产物”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本站泡泡笔记阁 | 高效工具提供的上海交大-中国综合研究型大学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泡泡笔记阁 | 高效工具实际控制,在2022年9月18日 下午7:57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泡泡笔记阁 | 高效工具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Real Academia Española,RAE)是西班牙皇室的官方机构之一,负责规范西班牙语,出版过西班牙词典和语法书籍,网络版的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词典是出现西班牙语用户的必须工具之一。1713年西班牙国王Felipe Ⅴ在马德里建立西班牙皇家语言科学院,它是西班牙语言研究的权威机构,在西班牙语语法、正字法以及规范词典以及维护西班牙语的纯洁性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任院长为何塞·曼努埃尔·布莱瓜(José Manuel Blecua)。现有的皇家语言学院语料库包含从西班牙语形成到2000年左右的所有西班牙语词汇,而新的“21世纪语料库”将成为其增补版,收录2000年至2011年出现的新语汇,大约每年录入2500万个新词。绝大多数新词将来自新闻语言。皇家语言学院的另一个大规模项目是《历史辞典》的编撰工作。该辞典将介绍西班牙语单词在所有时期和社会各个阶层发展的历史。
国立中国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University),简称台大、NTU,是中国台湾第一所现代综合大学,为中国台湾学生人数最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始于1928年日治时代中期创校的“台北帝国大学”。国立中国台湾大学前身为日治时期之「台北帝国大学」(创立于日本昭和3年、西元1928年、民国17年)。当时首任校长为币原坦总长;至民国34年(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同年11月15日我政府完成接收台北帝国大学,改制更名为「国立台湾大学」,由罗宗洛博士任首任校长。台北帝大时期最初设置文政、理农两学部,59位学生入学。1936年增设医学部,1943年增设工学部,同年理农学部分为理、农两学部。至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前,台北帝大发展为文政、理、农、医、工等五个学部以及预科(1941年设立),学生约1,600名。台北帝大另有附属农林专门部(1928年设置,于1943年独立为台中高等农林学校)、附属医学专门部(1936年设立)、热带医学研究所(1939年)、南方人文研究所(1943年)、南方资源科学研究所(1943年)。台北帝大采用讲座制度,每一讲座由一位教授主持,其下有副教授、助手、讲师和雇员等,系经费预算独立、多数设有图书室之研究单位。民国34年台湾光复后,依照我国学制,分设系、科,各「学部」改称「学院」,并将文政学部划分为文学院及法学院,再加上理、医、工、农共为6个学院、设立22门学系;至36学年度学生约为1,855人。往后院系随师资、硬体设备与社会需求而逐渐增加。民国49年试办夜间部,56年开办新制夜间部,76年成立管理学院,82年则成立公共卫生学院,86年成立电机学院(89年更名为电机资讯学院),夜间部转型为进修学士班(96年最后一届招生),88年法学院更名为社会科学院,所属法律学系改制为法律学院,同年夜间部与推广教育中心并编为进修推广部(106年更名为进修推广学院),91年农学院易名为生物资源暨农学院,92年增设生命科学院,97年设立牙医、兽医两专业学院,102年设立药学专业学院。台大目前已有11个学院,以及3个专业学院,共56个学系、112个研究所、18个硕博士学位学程。另设有4个国际级、6个国家级及51个校级研究中心,是台湾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学生总人数现今已近32,000人,其中大学部16,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比例接近一比一,已经成功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台大培养出众多学术界顶尖学者,包含台湾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博士,以及多位的正副元首、企业领导人,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学校。台大幅员辽阔,校地分布台北、宜兰、新竹、云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区,校地面积约3万4千公顷,占台湾总面积的百分之一,提供师生丰富的生物与生态多样性研究环境。台大以自由主义学风著称,并在台湾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校友涵盖诺贝尔奖台湾唯一得主、图灵奖华人唯一得主、沃尔夫奖台湾唯二得主、4名中华民国总统(公民直选后的所有总统)、20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内含5名外籍院士)与143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职员则有多位各国科学或工程学院的院士。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Minneapolis College of Art andDesign简称MCAD)是美国一所位于明尼苏达州的省会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地带的最高级别的艺术设计学院,于1886年建校,在将近130年间一直走在创作艺术的最前端。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是一所非盈利的四年制本科和研究生的私立学校,学校致力于研究视觉欣赏艺术。比如说平面设计、雕塑艺术、家居设计,另外也包括文学艺术等。[MCAD在Flickr开设相簿收集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典海报,提供给喜欢设计收藏爱好者免费下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可授予本科和硕士学位,专业设置广泛,开设的主要专业有:广告、动画、公共关系、喜剧艺术、企业家精神和项目管理、电影、美术活动、家具设计、平面设计、摄影、印刷与网路通讯、雕塑和网和多媒体环境等。该校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来自美国之外。有中国,德国等等。因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们拥有着完全不同于美国学生的生活经历及视角,这使得我们学校的所有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艺术的过程中成长的更加具有创造力。交学费总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进入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会尽全力去帮助你完成在我们学校所需要的教育。查看一下大学四年所需要的花费。并且作为明尼阿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财政援助机会和奖学金都将有机会提供给你。
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Technology,简称东工大)是日本的一所位于东京都目黑区大冈山的国立大学,该校始建于1929年,已经拥有80多年的历史,该大学在2018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56位。东京工业大学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不仅在日本国内,甚至在国外都享有声誉,该校只有理科,相当于日本的MIT,该校以培养第一流的技术型工程师和科学家为目的。东工大有3个校区,位于东京都目黑区大冈山的大冈山校区为主校区。另外两个校区为位于东京都港区芝浦的田町校区,以及位于横滨市绿区长津田町的铃悬台校区。创校精神:"建成为世界顶尖之理工系综合大学"为该大学的长期目标,"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国际领导者""不断进化的创造性教育"等为办学之目的。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University,简称NTU、南大)是新加坡的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学,位于新加坡西部,也是新加坡研究型大学,属于新加坡公立大学之一,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大维持世界前50名,于2015年至2017年在世界第13名。南大的任务是通过不同的学科培养具有创造力和企业的领袖。南大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为新加坡乃至亚洲的学术重镇,在亚洲大学排名上,也多年维持前5名的位置,于2016年为全亚洲第3名,2016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也为亚洲第2名。南洋理工大学有4个大的学部(college),这4个学部由12个学院(school)组成。由6个学院组成的工学部集中在科技的创新,并享誉国际。理学院在新加坡的生命科学及科学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南洋商学院提供世界上最好的100的商业管理课程之一。文学院具有新加坡第一个艺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及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是最好的亚洲最好传播与信息学院之一。该学院以已故的黄金辉博士来命名。黄金辉博士是前任新加坡总统,也是备受尊敬的记者和外交人员。南洋理工大学特色:身为顶尖大学,研究是南洋理工大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南大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文化,并因为在高级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绿化能量和环境、电脑生物、高科技系统、纳米科技与宽频传播的研究,扬威国际。南大的高水平的研究文化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发明。南大也设立高等研究所,并组织一组世界各地网罗研究有成的与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顶尖科学家为研究顾问,全面提高南大科技研究的水平。九层楼高的科技大厦是校园内点燃创意火花的科研温床,一共设有4个跨领域科技研究走廊和6个科研中心。研究计划在各个学院及通过与其他学府的合作计划下进行。研究也在各层次进行,并有一个固定,而以目标受重群为优秀的大学生的研究计划。